【30年重访贫困乡•聚焦脱贫攻坚】挺直腰杆摘“贫帽”

9月7日下午,夕阳将十里大山染成了灿灿金色,三三两两的身影在鱼塘的波辉中若隐若现。

在黄站镇李园村的一处鱼塘,挂饵、抛钩、甩竿一气呵成,阳光的西斜,丝毫没有影响到钓客的兴致。

这里是李园村63岁老人胡月先承包的村级鱼塘。他笑着说:“今天来的人还算少的,平时有近20人来此享受垂钓,生意最红火时需要招呼近30人呢。”

攀谈中记者了解到,早些年老胡一家原本过着幸福的生活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2013年、2015年两个儿子相继患病离世。

忆起往事,老人有些许感伤:“当初举全家之力为儿子治病也没能挽回他们,如今只留下一个6岁孙女与我们相伴,同时也背负了10万多元的外债。”

胡月先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戴上贫困户的“帽子”,家庭重大变故和生活重担几乎压弯了他的腰。

由于63岁高龄和身无所长,胡月先外出打工的路被堵死了。彼时他望着十里大山,产生了利用本地的荒山和小池塘养点鱼、养点猪、养点鸡的想法。

2015年8月,胡月先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,镇村干部多次到他家走访慰问,并为其制定帮扶措施。了解到老胡想法后,村支部书记胡明亮牵线搭桥,顺利地将村里鱼塘承包下来,还帮购了2000斤鱼苗,建起了猪圈,购买了猪崽,并免费提供了技术培训。

“去年猪出栏10多头,鱼卖了4000斤,一年合算下来挣了四五万元。今年15头黑猪已经出栏13头,鱼塘估计会有4万元左右的毛钱收入,散养的土鸡卖价也不错。”听到胡月先如今收入可喜,在场镇村干部都为他高兴。

“政府给了我这么好的政策和帮助,我更要好好干,决不能拖国家全面奔小康的后腿啊!”一扫往日愁云,胡月先心里也明朗起来。他说,政策好,还得自己勤劳实干,脱贫路虽漫长,但要挺直腰杆,不能伸手坐等政府给钱脱贫。

很快,胡月先的自主脱贫精神感染了同村贫困户。看到养鱼喂猪能走上脱贫路,他们纷纷跟着胡月先搞起了养殖。

贫困户甘太安通过胡月先提供的母猪种和养猪技术,如今他家的猪崽能为他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。

“我看胡师傅喂猪收入不错,就跟着他喂母猪,母猪马上就要下崽了,一窝猪娃子卖一万多,喂猪娃子蛮好的”,甘太安对记者说。

今年,胡月先想贷款10万元,逐步扩大养殖规模,增加家庭收入,把欠债快点还清,尽早摘掉贫困户的“帽子”,为孙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。为此,老胡多次到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咨询。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老胡,他和老伴都已超过60岁,不符合银行的放贷条件。

如今,老胡最期盼贷款能尽快落地,帮助他实现扩大养殖规模的愿望。

采访手记

开辟超龄贫困户信贷绿色通道

因年龄超过60岁,胡月先遭遇贷款之困。记者电话咨询大悟相关银行负责人,均答复贫困户户主年龄超过了60岁,不符合20-60岁之间可贷款条件。

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。记者了解到外省已有突破借款人年龄限制的金融扶贫产品。

既然有现成案例,我市金融机构能否创新金融扶贫机制,为超龄贫困户开辟信贷绿色通道?以更大担当作为,为贫困户脱贫“扶上马”再多“送一程”,打通金融扶贫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更多像胡月先这样有脱贫基础的超龄贫困户解决“贷款难”。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