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业家门口日子有盼头

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赵峰通讯员胡思顺龚红焰

图为:大悟东新乡恒源电子厂主要生产蓝牙耳机、儿童玩具电池,所聘工人都是农村留守妇女,包括1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
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鸿通讯员龚红焰摄)

蓝T恤、粉裙子、白鞋子。

9月10日,听说有人采访,43岁的安小旦特意换上一套自己认为最“拿得出手”的衣服。

作为一名贫困户,她曾趁黑夜、避开乡邻,捡拾起一个个被丢弃的烟盒、纸盒、包装盒。如今,作为大悟县城关镇刘楼村扶贫车间——大悟县广桦包装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,她一天能制作烟盒400个,折算成收入,大约60元。“靠双手挣钱,有尊严,有奔头。”安小旦笑着说。

2016年,丈夫遭遇车祸,丧失劳动能力。照顾丈夫、抚养3个孩子的重任落在了安小旦肩上。种地,收入有限;外出务工,老公和孩子又离不开人。“最穷的时候,炒菜的油都没有。”安小旦说。同年,她家被列入精准扶贫户,各类政策性补贴按时到位,街坊四邻念其不易,常有人送米送油。“打心里感谢人家,但确实不是滋味。”她说。

她的话,得到了刘楼村副主任刘亮明的印证。“她总觉得低人家一等,对生活失去了希望。”

大别山里,像安小旦这样的贫困户并不少见——

大新镇八口塘村村民李凤清原本是个开朗的姑娘,但丈夫病重导致家贫如洗,年仅30岁的她整天愁眉苦脸,最常说的话是“这辈子认命了”。

大新镇上冲村村民刘光辉外出务工15年,全部积蓄都用于为残疾儿子治病,去年原公司以“年龄大”为由辞退了他,他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家,每每遇到乡邻赶紧低头避开。

还有宣化店镇茶坳村村民王海玲,老公是残疾人,患有重病,老两口艰难度日,曾动过轻生念头,“活着受罪,死了一了百了”。

扶贫更要扶志。大悟县委、县政府敏锐地意识到,对于这些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,不仅要摘掉他们头上的帽子,更要让他们丢掉自卑,有尊严、有希望、有信心地活下去。

今年7月20日,宣化店镇扶贫车间——大悟澳弘达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正式开业,选址位于该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,共有员工120余人,其中贫困户70人。镇党委委员朱定榜介绍,安置点在设计阶段,就将扶贫车间一并纳入,一楼和二楼共计3000平米厂房免费提供给企业,三至五楼作为贫困户安置房。“连楼道都不用出,贫困户就可以就近务工。”他说。

开业后,王海玲成为这家公司针织女工,老公当上了保安。8月,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突击抽检企业产品质量,随机抽取的120件产品中,合格率达到99%。企业负责人董术猛对这些贫困户说:“我干了20多年针织行业,你们的手艺是我见过最棒的。”

与王海玲一样,走进扶贫车间的还有安小旦、沈艳林。5月初,大悟县广桦包装有限公司开工,她们每天灵活掌握上下班时间,包装烟盒按件计费,收入逐月递增。“现在手还有点生,以后会越来越熟练。”沈艳林每天早晨打扫完村内公共区域卫生,就来扶贫车间上班,加上各种补贴,每月收入近3000元。

刘光辉来到大新镇扶贫车间——湖北荣太炊具有限公司务工。以前在外务工练就的手艺,让他很快成为车间生产骨干,每月收入4000元,比早一年来此上班的妻子还挣得多。“真没想到,我这把老骨头,还能派上用场。”如今的老刘越干越起劲。

荣太炊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守俊说,企业员工中有贫困户10户16人,他们待遇与其他员工一样。
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大悟县农办了解到,至目前,该县通过招商引资、订单加工等方式开设扶贫车间216个,涉及电子、玩具、制衣、茶叶、油茶、中药材、食品、生态农业等领域,布局覆盖全县所有乡镇,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510人。
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