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湖北作者全家感染新冠,他为医生团队写下的感动

挺你,陶燕飞团队

作者 | 时民

祸不单行,疫情期间,我家4人中招。在医院,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、病痛、相互鼓励的日子。2月5日,母亲确诊为新冠肺炎;2月12日,我和三弟、女儿先后感染,一家4口住进县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定点病房。 “静下心养病,早发现早治疗,一定会好的!”穿着防护服,戴着护目镜,看不清他的容貌,听到他贴心的几句话,人轻松了许多,防护服背后写着他的名字,陶燕飞。

陶燕飞,大悟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,80后,新洲人,从湖北医学院毕业后,便来到大悟工作。2月初,疫情暴发后,县人民医院将消化内科腾空与呼吸内科合并,用作新冠肺炎定点病房。人生充满不确定性,突如其来的意外降临,才知道自己有多无力。尤其是87岁的母亲和三弟,生活不能自理,属危重病人。那些天,我失眠了,满脑子尽是母亲、老弟的影子,担心他们的病情、生活、情绪等等,这些事绕不开,抹不掉。正在难熬时,陶主任化解了我的烦心事。

他说,病人住进医院,就将健康托付给我们了。母亲和老弟虽然病情重,我们已与重庆援悟医疗专家组研究了治疗方案,会精心治疗和心理疏导的;病人吃喝拉撒,有护士负全责,也是我们应该做的;睡不着,是心不静。坚持睡前热水泡脚,喝杯热牛奶能安神,今天给你交了底,会安心睡觉的。

医生是患者的主心骨,一席话,一个眼神,都能让我们疲惫不堪的灵魂瞬间被“治愈”。果真,心静,当晚睡觉安神了。随着疫情的持续,呼吸内科连续几天日均收治病例近百人。

医护人员三班倒,每班8小时,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经常一身汗,脸上、耳根都被护目镜勒出伤痕,不能上厕所,不敢吃饭喝水;看片、问病情、配药、打针、量体温,消毒,每天要到位,整天无空闲;他们顶着精神上身体上的巨大压力,紧张忙碌,不累是假的,但他们无怨言。母亲和三弟的吃喝,护士每餐帮忙喂,一站就是半个小时;护理大小便,随叫随到。

母亲年纪大,患有心脏病、脑梗、肺气肿等基础病,陶主任很担忧,嘱咐医务人员要特殊对待。一段时间,母亲卧床、吊瓶久了有些不耐烦,闹着要回家,说自已病好了,甚至不吃饭,不吃药,不配合打针。是医护人员耐心安慰、心理疏导,无微不至的照顾,感动了母亲,稳定了情绪。在关键的节点,是医护人员不离不弃,用大爱给予母亲信心、希望和力量,使母亲挺过了最危急的日子,病情有了明显好转。

三弟入院时病情严重,大面积白肺。那天,三弟流泪了,他说,2月13日至15日,是“黑色”的3天,血氧饱和度在80%以下,中浓度吸氧,头闷、胸闷、气喘,几次休克,陶主任和医护人员日夜不离,精心调整救治方案,给他鼓劲加油,病情有了明显好转,是陶主任团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。

三弟还告诉我,住院后因一直戴着吸氧面罩胡须长长了,细心的张护士长主动给他刮胡须,还说刮后精神了;吸氧面罩戴久了压有痕迹,她在面罩边垫㬵纸,戴后很舒服;看我吃中药有些困难,又安排专人负责定时温药;她消毒、抹桌抹床好认真,每天见面鼓励我要自信,要坚强!伤过,痛过,才知道刻骨铭心有多深刻。

三弟落泪有感恩,有自信,有对生命尊严的捍卫。呼吸内科是县院最年轻有活力的团队,凝聚力强,战斗力过硬,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团队。副主任赵双霞,护士长琚璐、颜丽,祝高攀等医护人员,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,虽然看不见他们的样子,只看见他们笑眯眯的眼睛,很温暖,更给患者信心、力量。同时,他们在医疗人员紧缺的情况下,科里还抽出3名骨干医生到乡镇到城区其他医院参入诊断指导。

年轻的陶燕飞充满着对疾病和患者的热情。他说,当医生就要有责任心,病人需要治病,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心尽力把病治好。30多天,他吃住在医院或隔离区,从未休息过,对每个患者的病情他了如指掌。重庆援悟医疗队的李教授多次来院会诊,发现陶燕飞对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、指标高低、基础病情、精神状态,说的详细明白,深感吃惊。

李教授说,对病人这么熟悉的医生很少见,夸陶燕飞用了心!2月23日起,我和女儿、母亲先后出院了。三弟留院继续治疗,也祝三弟坚强挺住,早日平安回家。据不完全统计,一个月来,呼吸内科收治确诊患者90余人,治愈出院 80多人,剩余病人按县里决定于3月2日转入传染科,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恢复普通病人的收治工作。在陶燕飞的带领下,医护人员做到零感染。

陶燕飞是县新冠肺炎治疗专家组成员,他并未歇下来,又承担了县三医院疑似病例收治的指导任务。

抗疫,陶燕飞继续在路上。 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