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纪委前身这样诞生

“2020年共接收信访举报322.9万件次,立案61.8万件,处分60.4万人,包括省部级干部27人,厅局级干部2859人。”1月26日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、审查调查情况,再一次宣誓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。

这样的宣誓其来有自。早在我们党成立初期,就注入了必须严守党纪、务必从严治党的基因。

中纪委前身诞生

距离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码头不远的都府堤小巷20号,静静地掩映在一片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群中,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就设在这里。

20世纪20年代中期,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风起云涌的工农运动席卷神州,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迅速扩大。两年时间里,党员人数由不足千人增至近6万人。有的地方发展党员只顾数量,忽视质量,一些动机不纯的投机分子混入革命队伍,趁革命高潮之机捞取个人利益。

1927年,就在中共五大筹备期间,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不幸被捕,蒋介石发动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,革命形势急转直下。在武汉,一批国民革命军将领也开始反共“清党”。血雨腥风之中,一些意志薄弱、信仰动摇的不坚定分子纷纷退党,甚至公然叛变投敌,一时间,大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。

前路漫漫,扑朔迷离。如何正确认识严峻复杂的局势?如何从危难中挽救革命?中国共产党将往何处去?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和队伍建设迫在眉睫。

在这样的形势下,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,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。大会选举产生了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检监察机构,这便是中央纪委的前身——中央监察委员会。

不仅如此,五大还创造了党的历史上多个“第一次”:第一次正式将“民主集中制”写入党章;第一次提出政治纪律概念并置于突出地位;第一次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党校……这些“第一次”,大多与党的自身建设密切相关。五大的召开,成为党内监督组织建设的源头,在党的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“在任何时候,哪怕是最危险的时候,党也从不忘保持先进性,时刻牢记铁的纪律。”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馆长高万娥说,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所在。

位于武汉的五大会址纪念馆

党内监察体系不断完善

新中国成立之后,共产党成为执政党。然而,胜利让一些党员居功自傲,腐败问题愈演愈烈,不良风气蔓延泛滥。面对执政考验,加强党纪建设尤为迫切。

1949年11月,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,正式设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,朱德任第一任书记。在很短时间内,中央及各地中央局,省、市、地委的纪委机构相继建立,开始受理有关违纪案件。

1951年,反贪污、反浪费、反官僚主义的“三反”运动开始,中央纪委查处了包括“大老虎”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、天津地区专员张子善在内的一大批有贪腐问题的党政领导。

1978年12月,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党在思想、政治、组织等领域全面的拨乱反正。党和政府的监督机制逐步恢复和完善,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逐渐走上正常轨道。

1980年,在陈云同志的建议下,“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,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”,地方各级纪委人员的任免要征求上级纪委的意见;1992年,中共十四大,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开启合署办公;2003年,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,明确各级纪委是“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”,提出“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”……党内监察体系不断革新完善。

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,“打铁还须自身硬”。只有坚持从严治党,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,才能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。

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

时间回溯至2012年12月4日——党中央在这一天召开会议,审议出台“改进工作作风,密切联系群众”的八项规定。

整个规定内容不过寥寥数百字,却字字铿锵、掷地有声。从此,一场“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”的作风改进大潮,自中南海涌起,涤荡中国大地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500多名中管干部受到立案审查,每年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数以万计,党中央用一连串的反腐成绩单,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和衷心拥护。

2018年3月,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,代表党和国家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。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同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,履行纪检、监察两项职责。这一重大改革进一步夯实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。

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历年监督检查、审查调查“年报”,每年的立案数都超过50万件,每年的处分人数都超过了50万人。“打虎”“拍蝇”“猎狐”的态度始终不变、决心始终不减、尺度始终不松,惩治腐败一刻都未停歇。

在带领中华儿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征程上,一个善于自我净化、敢于自我革新的执政党,正在用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,倾力书写一份不负历史与人民的新答卷。

来源:《半月谈》2021年第5期